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,由国家林草局生态司指导,中国林科院(林草碳汇研究院)主办的第二届林草碳汇学术研讨会于9月27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、曹福亮、张佳宝、刘世荣,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等专家从木业创新、智慧林草、土壤固碳增汇、中国森林年龄结构与碳汇潜力、森林韧性和碳汇协同提升、碳汇评估与碳增汇经营等内容做主旨报告。国家林草局生态司,黑龙江省林草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中国林科院(林草碳汇研究院)有关负责同志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。
会议聚焦“推动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,筑牢碳中和基石”主题,围绕林草生态系统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中的关键作用,重点关注固碳增汇、碳汇计量监测、碳汇价值实现等议题,从科学、技术和政策等不同角度交流研讨,以期在科技支撑“双碳”战略顶层设计、基础支撑和实施路径上形成合力,为实现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注入强劲林草力量。
会议指出,林草碳汇是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,履行承诺展现大国担当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。在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及《巴黎协定》履约过程中,我国提交的每一份透明度报告、更新的每一项国家自主贡献目标,都充分体现了林草碳汇的重要作用。2024年数据显示,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%,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50%,林草领域年碳汇量超12亿吨,稳居世界首位。作为负责任大国,我国已提前实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,实现了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“双增”、荒漠化与沙化土地“双减”的历史性成就。
会议强调,锚定“双碳”目标,勇担林草碳汇战略使命,要坚持系统谋划、统筹推进,创新机制、试点先行,双轮驱动、协同发展的原则,在“十四五”即将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蓄势待发的关键节点,林草碳汇要以实现“双碳”目标为导向,以巩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核心,科学制定“十五五”工作任务。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,精准提升林草质量,实施森林固碳增汇工程,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。要加快壮大林草产业,强化木制产品碳库储碳功能,并发挥其替代其他高排放材料作用,促进绿色低碳转型。要积极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,研编森林碳汇方法学,推动建立收益合理分享机制,确保项目科学性、可信性、公平性。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,鼓励地方开展碳普惠交易,推进公益性与可交易性碳汇协同发展,探索“碳汇+金融+保险”模式,实现碳汇资产的市场价值。
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的持续提升和潜力挖掘离不开科技创新。2022年,国家林草局依托中国林科院挂牌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,统筹全国林草碳汇优势力量,服务国家林草碳汇决策、提升林草碳汇功能。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“压舱石”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——
在创新碳计量监测技术,建立健全林草碳汇标准体系方面,构建并发布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,牵头开发了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》以及《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碳汇》《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》等多项国家标准。创新森林生物量遥感计量技术,构建了天-空-地一体化方法体系。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方面,组织编制了多期“土地利用、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”国家温室气体清单,深度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(COP)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核心协调机制,为国家气候谈判提供实时科技支撑。在林草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方面,牵头编制《全国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报告》和《生态产品目录(2024年版)》。作为国家认监委批准的首批5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之一,致力于推进造林碳汇项目科学开发和减排量落地,审定了22个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造林碳汇项目的工作,占全国已公示造林碳汇项目总数的35%……
黑龙江是我国林草资源大省,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院士专家的指导支持下,正全力打造“龙江绿碳”省级林业碳汇品牌,持续构建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,绘制省级林业碳汇“一张图”,科学有序推进碳汇项目开发,不断拓宽林草碳汇交易应用场景,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聚焦“林草碳汇”前沿议题,与会者围绕“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”“遥感与人工智能赋能林草碳汇计量监测”“科技与制度创新驱动林草碳汇价值实现”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,进一步明晰林草碳汇发展的科学路径与技术方向,合力破解碳汇核算标准和项目开发交易等多重瓶颈,共同谋划固碳增汇的系统路径与创新政策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)
配资专业在线配资炒股,股票投资配资,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